黃金的大幻影:價格對價格,而不是購買狂潮 這張病毒式的圖表將新興市場中央銀行的黃金份額與黃金價格的對數進行配對。這是價格對價格的繪圖。它誇大了相關性並隱藏了驅動因素。 硬數據實際顯示的內容 • 測量噸數,而不是百分比。2022年淨中央銀行購買約為1,082噸,2023年約為1,037噸。這不到年產供應的四分之一,接近3,300噸,且不到地面上約200,000噸的百分之五十。即使噸數幾乎不變,價格也可以飆升。 • 在長時間內,ETF流入為負,而現貨價格持續上升。如果中央銀行是主導的買方,價格不會如此緊密地跟隨ETF的流出。 • 當前的信號是重新評價,而不是突然的購買潮。本月黃金創下新高。當價格,即儲備比率中的分子,快速上漲時,即使噸數保持平坦,黃金在儲備中的份額也會機械性上升。 結束辯論的測試 將中央銀行噸數的月度變化與隨後的現貨回報進行繪圖,提前3到6個月。你會發現價格更常領先於購買,而不是購買領先於價格。儲備經理往往在大幅波動後進行平均化。他們不是火花。 底線 這次反彈主要是一種價格效應,數學上提升了儲備中的黃金份額。中央銀行的購買是尾巴。驅動因素是估值、實際利率、貨幣和地緣政治。 問對問題 顯示噸數與價格,而不是價格與價格驅動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