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今早的思考練習
當人們說“自我保管”的 L2 時,他們的意思是用戶可以:
- 在比特幣上花費資金
- 擁有花費資金或質疑欺詐所需的數據
- 證明他們是唯一可以花費這些資金的人
如果你沒有這三者中的任何一個,那麼你就沒有可證明的自我保管,因此在嚴格的定義下,你就不是“L2”。
唯一可以提供這些保證的協議是閃電網絡和 Ark。如果我們進行一些軟分叉,Rollups 也可以有這個保證。我認為像 Shielded CSV 這樣的協議也可以(在軟分叉的情況下)。
Statechains 沒有可證明的密鑰刪除,因此即使用戶確實擁有保管,他們也不能確定自己是唯一擁有保管的人(順便說一下,我不同意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因為我認為 statechains 是 L2)。
現在,保管是一個光譜。
側鏈是保管的。你在側鏈模型中沒有資金的保管權,但保管可以分布在多個節點之間。
例如,雙向掛鉤中的簽名者可以是所有側鏈驗證者本身。這無疑是去中心化的,並且可以是一個良好的模型。你甚至可以爭辯說它優於作為 L2。
但是,它仍然是“保管的”。只是風險分布在許多驗證者之間。
即使在像 Chaumian ecash 這樣的事物中,多鑄造支付也讓用戶能夠在多個鑄造者之間分散保管風險。
在實踐中,包裝器實際上是高度中心化的,但也可以有分布式保管模型(例如,指定用於保管的區塊鏈,即 Nomic)。
所以當我們說保管人時……我們仍然需要分析保管人以及用戶如何與他們互動。
成為 L2 並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然而,下面的線程確實闡明了人們在說“技術上是 L2”時的意思。
🙂


9月1日 22:50
團隊(好吧,Janusz)在香港度過了一個美好的星期 🇭🇰
在@btc_summit的主題演講中,@januszg_ 講解了人們在說「自我保管比特幣 L2」時真正的意思。
關於他演講的簡要總結 🧵

5.27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