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YT vs YU:到底該怎麼玩?一文看懂 Pendle 與 Boros 的資金策略!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關注到,Pendle 聯合創始人 @tn_pendle 發佈的 Boros 上線一個月的數據——
🔹未平倉合約規模 6110 萬美元
🔹累計名義交易量 5.24 億美元
🔹用戶數 1.1 萬
🔹金庫額度幾乎次次開放就被搶滿
這增速真的牛!要知道,這還是在槓桿和倉位限制都比較保守的情況下, @boros_fi 只用一個月的時間就跑出來了,達到了很多協議一年都完成不了的數據。
這絕對能說明:「資金費率交易」這個新概念,已經被市場接受了。
有些人會問:Pendle 生態裡,明明已經有 YT 這樣的收益代幣,為什麼還要搞一個 Boros 的 YU?YU 是不是就是資金費率版的 YT ?
我想說:對,但不完全對。
📍 YT(Yield Token)是 @pendle_fi 的核心產品,主要針對鏈上資產的收益,你買的,是一段時間內的收益流。
📍 YU(Yield Unit)則是 Pendle 新平臺 Boros 的核心產品,專注於永續合約資金費率的代幣化交易,你買的,是 perp 市場資金費率的未來。
一句話:YT 面向鏈上收益,YU 面向資金費率,二者底層完全不同,所以策略和使用場景也完全是兩套打法。
那什麼時候該用 YT,什麼時候該用 YU?它們分別怎麼玩?
我先把我的思考過程攤開來——
我不會從“它們是什麼”開始,而是從“我想解決什麼問題”開始。
你把這條線理順了,後面的策略自然就清楚了。
1️⃣我為什麼用 YT:用小錢撬大權重
我們都知道,YT 是鏈上收益的可交易權利 —— 來自 staking、借貸、LP挖礦的收益被拆出來,包裝成一種可以自由買賣的資產。
在考慮 YT 的時候,我不會先看 APY,我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是:我願不願意放棄本金,用一筆小錢換未來的收益權?
YT 的邏輯就是這樣:本金一定歸零,在歸零之前,你拿走了本金對應的全部收益和積分。
舉個例子——
你花了一筆錢(比如100U)買YT,實際上是一次性買斷了對應本金(比如1000U)在到期日前(比如90天)產生的所有收益 +(可能的)積分。
項目方一般會給YT一個比較高的積分倍率,比如Falcon給YT 60x的積分,你直接質押 100U,可能一天只有幾個積分;但買 YT,100U 就能拿到幾千 U 的權重,每天拿到的積分,等價於別人拿幾千U質押90天的積分。
所以YT的關鍵不是APY,而是 「權益速度」:你用 1/10 的本金,就可以拿走 10/10 的當期權益。
而邏輯成立的前提是:你認同項目在這 90 天裡釋放的積分/空投會被市場定價。
風險在於:YT到期歸零是確定的,你的本金註定是放棄的,你拿到的權益能否值回本金是隨機的。
但這並不是無腦博弈,我的思考路徑通常有三步:
1)能不能算清未來?
我會先測算積分價值:每天積分增量多少,總盤子大概是多少,自己這一份能分多少。如果預估收益率 ≥ YT 隱含 APY + 所有成本(借貸、滑點、交易費)+ 安全墊,那麼才有資格進入下一步。
2)有沒有辦法鎖住不確定性?
如果我覺得空投或代幣價值還算穩定,就會考慮在二級市場做套保,把部分收益提前鎖住。這樣即便賽季後期出黑天鵝,至少能收回一部分價值。
3)能不能接受確定性虧損?
不管怎麼算,YT 的到期歸零是鐵律。以我的標準,本金部分不做重倉,只拿小本金當試錯預算,去博一段時間裡的項目收益/積分的增量。
就像 ENA 這一輪的 eUSDe YT,就可以按照這個思路進行策略推演——
① 定積分→定空投:YT 成本11.2%,積分算下來大約 17% 的 ENA 年化(按 ENA 定價推算的積分價值);
② 估價值→鎖價格:做空 ENA 套保,把價格風險鎖住,收益差 ≈ 6%+;
③ 其他加分項:疊加 Ethereal 空投預期,模型樂觀時能看到 45%~90% 的年化。
所以,YT 的關鍵詞是:放棄本金,博未來。
推薦一個社區常用工具:YT精算師,可以幫助你篩選出獲取積分成本最低的投資標的:
2️⃣我為什麼用 YU:把資金費率變成固定利差
YU 是資金利率的合約化表達 —— 永續合約裡的 funding rate 被分離、標準化,然後打包成 token,可做多、可做空、還能加槓桿。你買的,是 perp 市場的情緒預期。
YU的出發點,就完全不同。
我會先問自己:我是不是有一筆 perp 倉位,或者我是不是在意資金費率的波動?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 YU 就非常有價值。我的思考路徑是——
1)我當前的資金費風險在哪裡?
如果我在 CEX 上多 perp,那我擔心的就是資金費持續為正,我要一直付錢。
如果我在空 perp,那我擔心的就是資金費轉負,本來該收的錢收不到。
所以第一步是搞清楚:我怕的是“付錢”,還是“收不到錢”?
2)我能不能把風險鎖死,並賺取利差?
這時候 YU 就能派上用場:進場那一刻的 Implied APR,會固化為你的 Fixed APR。
之後每個結算週期(Binance 是 8h、Hyperliquid 是 1h),系統拿實際 Funding(Underlying APR 的週期化)與你的 Fixed 做差,給你結算現金流:
📍多 perp → Long YU → 把未來要付的資金費固化成 Fixed:付 Fixed、收 Funding。
每期現金流 ≈ Notional × (Funding − Fixed) × Δt/年
📍空 perp → Short YU → 把未來要收的資金費固化成 Fixed:收 Fixed、付 Funding。
每期現金流 ≈ Notional × (Fixed − Funding) × Δt/年
到期時,Implied 自然消失(因為不再生成新 YU),你的累積結算就是最終盈虧。
這就是為什麼我上一期說的“負費率不複雜”——永遠只看Funding − Fixed的對比差,與正負號無關。
所以,YU 的關鍵詞是:鎖成本,賭波動。
3️⃣什麼時候選YT?什麼時候選YU?
我覺得這個是靈活運用的,如果讓我給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
你在賭項目增長與市場定價 → 玩 YT;
你在意資金效率與風險對沖 → 用 YU。
兩者也不是孤立的。
比如你可以買 ENA 的 YT,博空投溢價;再用 Short YU(如果後期能上ENA的話),把套保過程裡的資金費率固定下來。
更細一點,我可以講一下我對於選擇的邏輯判斷——
1)什麼情況下選YT?
① 你能精算出未來權益——
已知的積分倍率/發放窗口/賽季規則清晰,能把每日積分增量 × 剩餘天數 × 發放比例估出來。
如果你測出來的(積分+收益)年化 ≥ YT 當前隱含 APY + 全部成本(借貸/滑點/交易費) + 安全墊 3–5%,那麼可做。
② 你願意用花小錢博權重,能夠承受本金歸零,可承受賽季黑天鵝風險(鎖倉、推遲等)。
③ 最好有對沖手段,或者有二級市場流動性可隨時減倉回收。
④ 你有明確的撤退點,比如——
🔹當前價溢出你的模型上限;
🔹賽季規則/發放比例惡化;
🔹積分增速顯著下滑、二級流動性變差。
所以YT就是得會算,能算明白 + 鎖得住 + 扛得起,就選 YT。
2)什麼情況下選YU?
① 你有 perp 倉位,需要把 Funding 變可控
多 perp(怕付錢)→ Long YU;空 perp(怕收不到)→ Short YU。
比如你準備持倉兩週,估計均值 Funding ≈ 12%,Boros 可鎖 Fixed 8% → 偏差 4% 年化 → 那就可以玩YU。
② 你正在做跨市/跨期限利差,需要一條“固定腿”,可以把YU當工具。
③ 你能處理計價錯位與保證金管理。
CEX Funding 多以 USDT 計價,Boros 結算以 ETH/BTC 計價。每次結算後對齊敞口(賣/買 ETH),避免匯率殘差。
保證金最好得覆蓋 2–3 倍的極端波動壓力,而且能做到極致的倉位管理,不在流動性稀薄時段擴倉或交易。
所以選YU的精髓是,你要鎖現金流,或者押 Funding vs Fixed 的利差。
👉我列了一個快速決策表,可以幫助判斷,每次要做Pendle策略的時候可以自測一下——
① 我的核心問題是積分/空投還是資金費? → 前者 YT|後者 YU
② 我能量化並套保未來權益嗎? → 能:YT 套利|不能:YT 門票小倉試錯
③ 我有 perp 倉位需要鎖成本/收入嗎? → 有:配對的 YU(多配 Long、空配 Short)
④ 價差是否足以覆蓋成本 + 安全墊? → YT ≥ 3–5% 年化邊際;YU 偏差 ≥ 2–3% 年化(按持有期折算)
4️⃣結語——
YT 和 YU,本質上是 Pendle 宇宙裡的兩種不同節奏:
YT 是時間的朋友,是給那些願意用小錢撬大槓桿的人——你拿的是未來的籌碼,賭的是項目成長、市場熱度、積分定價;
YU 是波動的朋友,是給那些更在意確定性的人——你拿的是當下的現金流,把不可控的資金費,換成了可控的利差。
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遊戲規則,但價值在於:你當下的處境,需要哪個?你能不能用對工具,甚至拼在一起,把機構才玩的利率套利方法搬到自己手裏?
我的建議是:先從小倉試,別急著上槓桿。
先跑通邏輯,理解資金流很重要,等你真正把Pendle這套玩法摸熟了,YT 和 YU 就會變成屬於你的利器!
到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可以在DeFi的世界裡如魚得水,婉若游龍!
👉 有興趣可以加入 Pendle 的中文社區,多看看大佬們的實盤分享,跟著學幾手,思路就會清晰很多:

54.61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