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裡最致命的,不是無知,而是自以為懂~! 市場不會獎勵你知道多少,它只會懲罰你自以為知道多少。 我再次想起那個黑色幽默:如果你在市場博弈,哪怕你再聰明可能你也逃不過結構性陷阱! 正好剛看到 @Svwang1 的這篇《從九十億美元對沖基金破產的教訓看風險管理》 Amaranth 曾是華爾街的明星對沖基金,管理規模高達 96 億美元。2005 年,一位 30 歲出頭的交易員 Brian Hunter,靠押中颶風卡特里娜導致的天然氣暴漲,一次性賺了近 10 億美金。他個人獎金 1.3 億,登上各大財經媒體頭條。 暴利的背後,是巨大的槓桿與倉位。到 2006 年,Amaranth 持有 NYMEX 天然氣合約 15 萬手,佔比超過 40%,接近全美天然氣使用量的 40%。價格每波動 0.1 美元,就意味著 1.5 億美金的盈虧。 這種規模下,Hunter 甚至能扭曲市場價格,讓其暫時脫離基本面。 紙面上的鉅額利潤,也可能瞬間反噬。 2006 年 8 月,一小時內虧損 6 億美元 → 被迫平倉 → 保證金壓力 → 虧損進一步擴大 → 最終爆倉清盤。 巔峰 96 億美元的基金,在一個月內蒸發 60%。 而當年幾乎所有人,都在歌頌 Hunter 的天才,唯獨 Larry Fink(貝萊德創始人)提前問了那個關鍵問題: “這背後是不是過大的風險?” 於是他寧可付罰金,也提前贖回資金,躲過一劫。 其他沒有意識到的,最後則是一地雞毛! 所以,投資毀滅性的風險,往往源自幻覺式的自知。 短期的成功,容易讓人誤以為“自己已掌握規律”,認為自己知曉規律,知曉天命,甚至認為自己就是天,從而加倍下注,直到全盤皆輸。 所以你看—— 投資外的“小白”以為機構團隊、大屏幕 = 專業能力,事實是 95% 的機構長期回報跑不贏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