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投资里最致命的,不是无知,而是自以为懂~!
市场不会奖励你知道多少,它只会惩罚你自以为知道多少。
我再次想起那个黑色幽默:如果你在市场博弈,哪怕你再聪明可能你也逃不过结构性陷阱!
正好刚看到 @Svwang1 的这篇《从九十亿美元对冲基金破产的教训看风险管理》
Amaranth 曾是华尔街的明星对冲基金,管理规模高达 96 亿美元。2005 年,一位 30 岁出头的交易员 Brian Hunter,靠押中飓风卡特里娜导致的天然气暴涨,一次性赚了近 10 亿美金。他个人奖金 1.3 亿,登上各大财经媒体头条。
暴利的背后,是巨大的杠杆与仓位。到 2006 年,Amaranth 持有 NYMEX 天然气合约 15 万手,占比超过 40%,接近全美天然气使用量的 40%。价格每波动 0.1 美元,就意味着 1.5 亿美金的盈亏。
这种规模下,Hunter 甚至能扭曲市场价格,让其暂时脱离基本面。
纸面上的巨额利润,也可能瞬间反噬。
2006 年 8 月,一小时内亏损 6 亿美元 → 被迫平仓 → 保证金压力 → 亏损进一步扩大 → 最终爆仓清盘。
巅峰 96 亿美元的基金,在一个月内蒸发 60%。
而当年几乎所有人,都在歌颂 Hunter 的天才,唯独 Larry Fink(贝莱德创始人)提前问了那个关键问题:
“这背后是不是过大的风险?”
于是他宁可付罚金,也提前赎回资金,躲过一劫。
其他没有意识到的,最后则是一地鸡毛!
所以,投资毁灭性的风险,往往源自幻觉式的自知。
短期的成功,容易让人误以为“自己已掌握规律”,认为自己知晓规律,知晓天命,甚至认为自己就是天,从而加倍下注,直到全盘皆输。
所以你看——
投资外的“小白”以为机构团队、大屏幕 = 专业能力,事实是 95% 的机构长期回报跑不赢指数。
...

热门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