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我們是否正確理解了「去中心化」的價值主張,但卻忽視了對這一價值主張感興趣的人物。 如果不是普通用戶,而實際上是需要對其資本風險狀況進行嚴格控制的機構(類似於@nic__carter之前寫的關於比特幣成為銀行結算層的主題)呢? 從這個角度來看,用戶並不關心他們在哪裡進行大多數低價值交易,但機構(和更大的參與者)關心他們在哪裡進行交易。 這意味著,具有可疑去中心化的面向消費者的L1實際上是有意義的。它們並不是為了數十億美元的真實資產,而是為了數十億美元的低價值交易(例如支付)。 如果說有什麼影響的話,它們並沒有讓以太坊(或甚至Solana)處於困境,而是讓所有面向消費者的L2或L1處於困境。 此外,如果一家企業已經擁有巨大的分銷(比如Stripe),那麼他們只想建立一個服務自己客戶的L1是有意義的。他們擁有分銷,不在乎網絡效應。 因此,Stripe比USDT/USDC鏈更有意義,因為後者實際上並沒有分銷。
9.8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