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在金融科技領域購買去全球化的下跌 每個人都擔心特朗普這次會對中國關稅付諸實行。這次可能會有某種妥協,但即使是普通觀察者也知道貿易緊張局勢正在上升。讓我們來說明為什麼在這種環境下金融科技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場所。 首先,讓我們打破關稅會引發通脹的神話。在1920年代並沒有,今天也沒有。關稅大致上是價格上漲(通脹)和消費稅(通縮)的等量部分。在當前的情況下,價格上漲因轉運而被抑制。 關稅的一個重要副作用將是人民幣貶值和美元升值。中國的轉運成本將部分被更便宜的貨幣抵消。特朗普政府可能會利用更強的美元來刺激經濟,進行更多的赤字支出,主要針對擴大資本支出和外國投資。 這對金融業來說是一場罕見的風暴:我們很有可能看到貨幣供應擴大和貨幣流通速度增加的組合。我特別喜歡金融科技,因為利率的變化可能會如何發展。起初,增長恐懼將使長期利率下降,這意味著科技股的市盈率擴張。從長期來看,短期利率將繼續正常化(降息週期結束),而增長將使長期利率回升。這意味著金融科技的淨利息利差改善,從而帶來更高的收益。我們可以雙向操作。 這裡有個額外的好處。"咆哮的20年代"給了我們4.2%的年GDP增長和一個世代的股市泡沫。那時和現在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他們有電氣化,我們有綠色能源;他們有工業化,我們有AI + 機器人技術;他們有消費信貸創新,我們有加密貨幣;而且我們都有親商的氣候。關鍵是?1920年代的美國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擁有不斷增長的預算盈餘。我們在Covid之後則面臨不斷增長的赤字。 不要忽視未來。Up Only TV甚至要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