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vor_flipper 的比喻很棒。 我認為沒有任何惡意的事情發生,只是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解決毒性流動問題的方法。我們與 RPI 的爭論是有更好的方法。取消優先權讓做市商假設所有流動都是有毒的,他們可以在區塊最終確定之前取消,也就是 @trevor_flipper 所說的免費最後查看。這對做市商來說是一個粗糙且過於慷慨的免費選項。 執行成本也是零和的,所以如果你給做市商價值,那麼就會以犧牲交易者的執行為代價……在這種情況下就是更高的滑點。 一種更優雅的方法是對流動進行分段,即不允許有毒/快速的交易者進入慢車道(具有較低的限額),在這裡做市商可以安全地展示他們的價格,而不必擔心被搶走。這是一種更平衡的方法,能顯著減少交易者的滑點。
flip
flip9月2日 14:55
想像一下你在玩撲克——你坐下,手裡拿著飲料,身邊有你的女友——結果被打得很慘,後來你發現你的對手在決定是否出牌之前,能先"免費最後看一眼"你的手牌。 你會生氣吧? 如果這是真的——為什麼大家還在使用專注於取消優先級的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這給做市商提供了"免費最後看一眼"的機會? ^ 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種情況正在發生。前端反應迅速,所以他們認為它是"快速的",而成交也"不錯"。 ^^ 去中心化金融用戶也已經習慣了自動做市商和小市值代幣的滑點,但集中限價訂單簿不應該這樣工作。訂單簿的整個意義在於緊密的價差和公平的成交。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在你下單後,永續合約交易會立刻虧損百分比?那是因為做市商能夠"免費最後看一眼"你的手牌。 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減少延遲?我認為不行。 我們需要兩條通道——一條快速通道(API)和一條慢速通道(UI)。 為什麼?流量分段可以改善實現的經濟效益。 更緊的報價 + 更低的滑點 = 更黏性的交易者。更低的不利選擇 = 更多的做市資本在更緊的價差中。這兩者都能複合成交易量和費用的持久性。而且與最後看模型(在區塊時間縮短時會崩潰)不同,分段可以隨著更多人類的參與而擴展。 通過 RPI (@tradeparadex) 引入流量分段,基本上確保你坐在一個桌子上,你的對手不會"免費最後看一眼"你的手牌。
2.2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