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到的一件事是,在对中国科技下结论之前,了解你实际上在和谁交谈是多么重要。这个生态系统层次分明且复杂,两个在纸面上看起来几乎相同的人可能会给你截然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没有正确的背景,你会错过他们真正想表达的内容。老实说,如果你对这个世界不够熟悉,你应该找个向导。我为很多人扮演过这个角色,但有趣的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迷茫,因此他们甚至从未询问过。我相信这对许多其他行业也是如此——这只是恰好是我的行业。 以我的两个朋友为例,他们都是长期的风险投资者,拥有超过十五年的经验,自己管理着基金,并且都有西方教育和国际背景。在纸面上,他们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同一个人。但在实践中,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截然不同。 投资者A在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了一些非常成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软件方面,并且在这个领域较早进入。他很快就要去硅谷,我给他展示了充满聚会和活动的GenAI活动日历。他的反应是立刻的:“这就是他们为什么领先我们的原因。”他仍然相信真正的创新发生在美国,而中国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优化和复制,而不是开辟新天地。这是一个在中国投资人工智能方面表现非常好(至少在纸面上!)的人,但他对硅谷的连接性和活力的印象仍然是压倒性的。 与此同时,投资者B的基金更倾向于人工智能加硬件。他一直在前往那些在互联网行业主导时几乎没有注意到的二线和三线城市,而他所发现的让他感到兴奋。他谈到智能制造周围活动的激增,并且如他所说,“制造智能产品”。在他看来,中国在这个领域有望领先,拥有既有韧性又有活力的供应链和生态系统,他的投资组合也反映了这一点。 并排放在一起,这两个人可能看起来可以互换——专注于人工智能的早期阶段中国风险投资者。如果你浏览他们的简历或基金的描述,你会认为他们是同一类型的人。但他们实际上对中国科技发生的事情有着两种截然不同、基于数据的解读。两者都没有错——他们只是调谐到系统的不同层次,因此他们的理论相应地分歧。当然,完整的画面包括他们两个人(以及其他许多人的看法)。 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想理解这个生态系统,你必须与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深度和合适的背景下交谈。否则,你会错过他们告诉你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