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剛看完了瑞銀的策略報告,大概來講講: 報告中核心論點是:市場漲得太高、太快、太集中、太擁擠了,現在有點“懸”。不適合衝動進場,反而該想想怎麼防守,甚至適度減倉。 整體上,這份報告傳遞的一個最重要的信號就是:“大部隊已經衝到最前線了,後面沒啥人跟了,如果前面一慌,踩踏就來了。” 這怎麼講呢?咱們細拆下去看。 📌 1️⃣倉位太擠了 —— CTA基金“滿倉衝鋒” 報告中提到,搞量化交易(CTA)的那些系統性基金,現在美股的多頭倉位已經堆得非常滿了,到了92分位,這啥意思? 你可以理解成:這幫人歷史上有100次建倉,這次是排在前8名最激進的。 也就是說,他們基本上沒什麼“再買的餘地”了,只能賣。 而這類基金最大的特點是啥?動作快、方向狠,風一吹草動,就全體調頭。 如果未來市場一出問題,這些CTA一反手賣,那就不是小調整,是踩踏式的下跌。 📌 2️⃣市場漲得太集中 —— 就靠幾個科技大佬撐著 報告還提到一個非常危險的結構性問題:整個標普500的上漲,幾乎就靠幾家科技巨頭在撐。 舉個最直接的例子: • 7月整個標普500漲了2.8% • 英偉達一個公司就貢獻了其中的42% 再看權重:標普500裡,前十大公司就佔了40%的權重,微軟和英偉達加起來就15%! 什麼意思?其他490家公司其實根本沒怎麼漲,甚至還在跌。 這種“漲在幾個頭上”的市場,很容易失衡。 • 要麼這幾個巨頭繼續飛——但現在估值已經不便宜了 • 要麼一旦它們補跌——整個大盤直接跪 📌 3️⃣內部在分化,板塊在輪動,風格可能要變了 報告還提到: • 市場內部的風格已經開始變了,消費和醫藥板塊有劇烈輪動 • 有些跌慘的板塊開始有人抄底了 • 那些漲瘋的AI、科技,反而有點開始獲利了結 所以我自己的理解是:風格輪動可能來了,均值迴歸在逼近。 📌 4️⃣資金流向正在悄悄變 你別看大盤還挺穩,資金已經在悄悄“換位”了。 • 歐洲資金:開始淨賣出了,尤其賣消費和銀行 • 美洲:買的是媒體、零售、REITs、半導體 • 亞太:買的是半導體、電信、航空 我看到這兒的理解是:投資者正在悄悄地降低風險,換防禦品種,佈局輪動。 📌 5️⃣美元空頭交易太擁擠,反彈會帶來踩踏 這點瑞銀特別提醒了:做空美元的交易現在非常擁擠,一旦美元反彈,空頭平倉的踩踏會帶來巨震。 一旦出現這種局面: • 美元上來了 • 美股特別是科技股反而會受壓 • 反而是歐股、價值股等低位資產可能受益 📌 6️⃣季節性不利,波動可能放大 這點我自己也挺關注,每年8月、9月都是比較危險的時點。 • 8月是VIX波動率一年裡漲幅最大的月份 • 9月是股市全年表現最差的月份 而現在呢? • 市場真實波動率(比如VIX)還很低 • 但倉位那麼高、集中度那麼大 就像一根繃緊的弦,沒事的時候它安靜,但一下“風吹草動”,就可能斷了。 整體來看,跟我們策略是一致性的,最近臨近8月,我們都在提示一些風險,儘量別追高,要防守,甚至要做利潤保護的對沖。 報告中提到: • 這是今年他們瑞銀第一次對市場“極度謹慎” • 建議採取“顯著淨空頭策略”,或者至少“防禦性姿態” 作為我個人,我的一些策略建議: 短線操作上: • 不追高,反彈就減一點 • 會考慮用期權做一點保護 • 保持靈活,如果有急跌,看看有沒有錯殺機會 中期思路上: • 重點觀察賽道輪動和ETF上架 • 關注一些被錯殺、有估值優勢、跌出價值的板塊和個股 • 也會盯著美元和美債走勢,看看有沒有更大的宏觀變盤信號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Rocky
Rocky8月4日 16:38
今早公司剛開完相對比較長的投資會議,8月份,整體策略:防守,防守,防守,控制倉位,預防回撤!🧐 過去25年(2000年至2024年底),標普500指數表現最佳和最差的月份(如圖1): ✅最佳月份:三月、四月、五月、七月、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 ❌最糟糕的月份:一月、六月、八月和九月 #BTC 市場:8月和9月也是比較糟糕的月份。8月份,自從2013年起有4次收漲,8 次收跌,8月 #BTC 平均回報率為1.75%,回報率中位數為 -8.04%。 核心留意8月12日,中美貿易關稅!
97.5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