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段时间前读了《主权个体》,终于抽出时间把我的一些笔记写出来(感谢 @readwise 让我这么容易) 尽管这本书是在1990年代末写的,但它的内容仍然显得非常切合时宜。它并不是以意识形态或投机的未来主义来阅读;而是作为一种结构分析,探讨了技术如何重塑权力的逻辑,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 作者们认为,民族国家并不是一个永恒的制度,而是工业时代暴力经济的解决方案。工业技术奖励规模,而国家被证明是最能动员大量资源、征税和发动战争的组织形式。正如他们所说:“民族国家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资源掠夺工具。它的成功基于其提取公民财富的优越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平衡发生了变化。加密和网络创造了他们所描述的“保护与敲诈之间的新不对称……使资产保护变得更加容易,而敲诈则更加困难。”他们当时所概述的内容与我们现在在加密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所认识的非常接近:那些存在于领土暴力垄断之外的资产。 在2025年阅读时,他们的许多预测让人感到不安地准确: •关于虚拟世界:“万维网将提供……一个无国界的在线社区和网络商业的虚拟世界……一种尼尔·斯蒂芬森想象的替代网络空间现实。” •关于数字身份:“个人将拥有自己独特的全球电话号码……无论他身在何处都能联系到他。” •关于疫情:“生物战争可能有效地阻止旅行,例如致命流行病的爆发……给各个管辖区一个封闭边界的借口。” •关于不平等:“21世纪的社会可能比20世纪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更不平等。” 让我最有共鸣的是,这本书从潜在的激励而非理想的角度解释了政治秩序。正如中世纪骑士精神在不再经济上可行时崩溃一样,民族主义和公民身份也适用同样的动态。正如他们所指出的:“随着边界的消失,权利的概念,即因为你出生在特定地方,你就有权享有与该地方相关的经济优势,实际上崩溃了。” 对于我们这些出生在特权西方世界的人来说,公民身份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经济优势。但在一个由人才和资本的全球流动以及个人之间而非国家之间的无情竞争所定义的环境中,这种优势显得脆弱。 当这本书与人工智能的崛起一起阅读时,它显得更加相关。作者描述了“认知精英”,一小部分高技能个体将在信息经济中获得不成比例的利益,而低技能劳动将被自动化。随着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这种情况不再感觉像是一个遥远的场景。 马克思关于永久底层阶级的观点,劳动被结构性地冗余化,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不理论化。机器不再是“半愚蠢”的工业工具,留给低技能工人的小缝隙;它们正越来越多地成为能够完全取代这些工人的自主系统。 这使得书中关于不平等的预测更加尖锐:不仅是差距的扩大,还有一个经济上无关紧要的阶级的出现。如果工业时代围绕大规模就业建立了安全网,那么在人工智能放大的信息时代,这些安全网可能会被拆除。主权个体在这个世界中蓬勃发展,但永久底层阶级却没有明确的角色。 今天阅读这本书,《主权个体》感觉不再像是一个预测,而更像是我们现在才开始面对的动态的早期诊断。世界正在变化,我很确定我们还没有为此做好准备。
1.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