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围剿“有毒订单流”:Jump 要亲自为 Solana 打造链上纳斯达克了吗?】
前两天看到 Jump Crypto 发布一篇文章提出了DFBA(双流批次拍卖)这个概念,旨在解决传统交易市场尤其是 CLOB的固有问题,力图消除不公平的速度竞争,保护市场参与者。
考虑到Jump与Solana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以及近期Solana的融资情况和SOL版微策略的进展,个人认为Jump在这个时间点上提出DFBA是个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行为。
所以这篇文章分享一下我对DFBA的理解(反正自己也研究了,就顺便把我学到的精华再投喂给大家😆俗称“吃了吐”)
另外非常感谢塞哥分享这个信息。在crypto这个异常浮躁的市场上,塞哥绝对是为数不多一直保持着本心在做投研的博主了,指路塞哥的分析👉
▰▰▰▰▰▰▰▰▰▰▰▰
文章分下面几个部分,我会分几个thread写完,今天先写上半部分。
上半部分:CLOB vs DFBA
1️⃣关键术语解释(chiikawa版):maker、taker、有毒订单流、自然交易流、逆向选择
2️⃣CLOB 的结构劣势:最快的人拿走了最多利润,MM承受了最多损失,普通散户也受到了一定损害
3️⃣Jump Crypto DFBA运作机制:双流设计、批次拍卖、统一清算价
下半部分:如何订单分流
4️⃣订单分流的“思想钢印”——传统金融的「Who, Where, How」框架
5️⃣加密货币如何复刻与“魔改”TradFi订单分流体系的「Who, Where, How」
6️⃣加密货币的终局之路在哪里:DFBA、ZK声誉、意图交易?
扯蛋(彩蛋?)环节
7️⃣Jump 的真实目的:打造Solana的链上纳斯达克?
▰▰▰▰▰▰▰▰▰▰▰▰
🚩第一章:关键术语
首先要认识市场的三类主要角色,今天会频繁使用chiikawa举例子(其实很想做个低脂二创视频,但我水平有限实在是搞不定,等以后吧)。
⭕️人物角色如图所示:
-做市商 (MM/LP/maker):勤劳的“做市商小八”。
通过在市场上同时挂出买单和卖单,他们为市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流动性,赚取微薄的买卖差价。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必须承担价格波动的风险。
-交易者 (Taker):交易者可以分为两种订单流:
🌊自然流量 (Natural Flow):老实巴交“散户吉伊”。交易的目的是满足真实需求,例如投资或消费。他们对做市商而言是安全的、受欢迎的客户。
🌊有毒流量 (Toxic Flow):他们是伺机而动的“黄牛乌萨奇”(黄兔子的皮,黄牛的心!)。这类交易者利用“信息或速度“优势,专门捕猎那些“定价错误”的订单。
他们的存在,是做市商面临的最大风险——【逆向选择】 (俗称怕什么来什么),就是说,做市商小八最不想成交的对手方,偏偏就是最想和小八交易的人——乌萨奇。
▰▰▰▰▰▰▰▰▰▰▰▰
🚩第二章:CLOB为何在区块链水土不服?
CLOB的规则很简单:出价最高(或最低)的人先成交,同价则「先下单」的人先成交。
⭕️CLOB的缺陷:CLOB的本质是一场速度竞赛。胜利永远属于跑得最快、消息最灵通的“乌萨奇”,他能抢在市场价格普及时,吃掉“小八”那些还未更新的过时报价,攫取利润。
这场竞赛导致了三个后果,如下图:
-风险错配:小八(做市商)承担了几乎全部的逆向选择风险而亏损。
-赢家通吃:乌萨奇(高速交易者)拿走了本应属于市场流动性的利润。
-成本转嫁:为了生存,小八不得不扩大自己的买卖价差,最终这份成本被转嫁到了无辜的吉伊(普通用户)身上。
另外,CLOB在区块链上的缺陷被放大,主要体现在:
-MEV危机:区块链的区块生产者(矿工/验证者)拥有重新排序交易的权限。他们可以看见所有待处理的交易,并成为市场中那个拥有最终决定权的“乌萨奇”,甚至摧毁“时间优先”的原则。
-Gas费与延迟:链上高昂且不稳定的交易成本,让做市商无法像在传统市场那样高频地更新报价,使得他们的报价更容易“过时”,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流动性碎片化:加密世界的流动性分散在成百上千个DEX中,每个独立的链上订单簿都相对更薄,更容易受到价格冲击和恶意操纵。
▰▰▰▰▰▰▰▰▰▰▰▰
🚩第三章:DFBA如何重塑规则?
面对CLOB在区块链上暴露出的危机,DFBA(双流批次拍卖)不是在旧规则上打补丁,而是改变交易的核心——将竞争的本质从“速度比拼”,拉回到了“价格比拼”。
⭕️DFBA的三大核心机制
✅【双流设计 (Dual Flow)】:
系统强制将市场划分为两个独立的撮合池:挂单(Maker)池和吃单(Taker)池,并设立铁律:挂单只能与吃单成交。
这确保了做市商之间不会进行内耗式的零和博弈,而是专注于为拥有真实交易需求的“自然流量”提供服务,从根本上保护了流动性提供者的生态健康。
✅【批次拍卖 (Batch Auction)】:
系统不再是来一笔订单就处理一笔,而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窗口内(如100毫秒)收集所有订单。
在这个时间窗口内,乌萨奇无论是第1毫秒到,还是第99毫秒到,没有任何区别。所有订单都被视为“同时到达”。
乌萨奇最核心的速度优势被瞬间剥夺,延迟套利策略失效。
✅【统一清算价 (Single Clearing Price)】:
在每个批次内,系统会汇集所有买卖订单,计算出一个能最大化成交量的唯一成交价,所有在该批次内成交的订单,无论最初报价如何,都以这个统一、公平的价格结算。
这意味着乌萨奇也无法点对点地狙击小八那个“过时且定价错误”的报价,所有参与者都在同一条价格线上,价格歧视被消除。
⭕️对照理解:
为了方便理解,我把这三个机制分别找了对应的参照物,包括传统金融中的批发商模型、美股集合竞价,和CoW Swap这三个相似的案例。对比如下表。
⭕️黄牛乌萨奇的优势如何被剥夺?DFBA的高明之处
传统思路是「识别坏人,然后禁止坏人」,但这非常困难,因为黄牛可以也常常伪装成普通散户。
DFBA的思路是「改造环境,让坏的行为无利可图」。
我们推演一下在DFBA机制下黄牛乌萨奇的走向,如下图👇
➤ 如果乌萨奇选择作为“吃单方 (Taker)”:
▷ 他的订单会被放入Taker池。
▷ 在这里,他的速度优势被「批次拍卖」和「统一清算价」废除。
▷ 他被迫像一个普通的“吉伊”一样,以公平的市场价完成交易,无利可图。
➤如果乌萨奇试图作为“挂单方 (Maker)”:
▷他的订单会被放入Maker池。
▷在这里,因为「双流设计」他无法与其他做市商交易,也就无法攻击同行。
▷他必须像“小八”一样,老老实实地通过提供有力的报价和数量来竞争成交机会。
▷这等于让黄牛从一个“掠食者”被迫变成了一个“建设者”。
⭕️结论: DFBA通过其机制设计,让乌萨奇基于速度的延迟套利策略失效了。它将所有参与者引导到两条路径上:要么成为流动性提供者,要么成为流动性需求者。
▰▰▰▰▰▰▰▰▰▰▰▰
但需要注意的是,DFBA机制只解决了CLOB问题的一角——因“速度”造成的不公平竞赛。但是区块链交易需要兼顾很多的目标,不止是公平,还有效率、安全性、去中心化等等,甚至可能还需要考虑现有做市商的利益关系。
所以jump在文章中写到「我们特意未规定如何确定maker和taker,而是根据交易所自身的需求来决定」,并且给了一些案例。也就是说具体到如何进行“订单分流”,这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关键的议题,具体方式取决于多种综合因素。
如何进行“订单分流”这部分内容也蛮有意思,因为这个大方向里包含了一些还没TGE的重量级项目👊👊这个内容留到下半部分。
所以,屏幕前的小八和吉伊们,准备好迎接新的时代了吗?可能以后再也没有邪恶乌萨奇发来的有毒订单了!(当然,这只是个理想情况,毕竟聪明的乌萨奇🐰们还可以研究市场然后转向下一个套利策略…………)




59.69K
热门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