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做天使投資,你現在會看什麼類型的項目? 天使投資是最難做的,很多基金DPI都小於1,投不好基本就融不到錢了。所以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 我請教了一個朋友,朋友講了一個技術變革週期的故事。 從上一輪蘋果開始,先是科研人員有了一些成果,促使底層技術有了革命性進展。 然後出現了iphone時刻。 之後伴隨著一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一些底層開發生態的建設,把原來web時代的場景,遷移到了移動終端上。 當越來越多的場景遷移完成,開始卷不動了,人們就開始去做新場景的創新,出現了抖音,拼多多這種巨頭。 應用側沒的卷了,就開始卷內容,無數多的人擠進去做內容創新。 這個路線,放到AI上也一樣可以借鑑的。 新技術變革就像GPT3.5出現時一樣,前期也是在卷模型,RAG,infra,所以這種做底層基建的,是會考慮投入的。因為長期來看,生態需要它。在每個賽道總是能跑出1,2個頭部並持續發展下去的。 然而目前我們還沒進入舊場景遷移的時候,目測現在的應用層還遠遠達不到真正實用的要求,所以暫時也不會考慮投入。很可能技術的勢頭一到,重新做舊場景遷移,會比現在快的多。 那現在創業者做的事情,往往就會成為技術債務,船大難掉頭。所以目前不會投這塊的項目。 我感覺大家思路都差不多,我考量的是AI應用不成熟,所以會選擇做AI流量直接變現,或者toB去做服務解決方案,而不是自己做個東西。 但其實AI應用裡也會拆分,往往也有底層的應用範疇。比如和infra層對接比較緊密的,抽象能力足夠強以至於可以應對變化的這種項目,也是值得看的。 這個思路其實也適用於visionOS帶來的空間計算變革,只是感覺visionOS才剛剛走到新技術變革--->底層基礎建設 這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