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討論很有意思。剛剛在群裡和 @jack_xiong137 聊了聊,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投行定價壓低,把籌碼分配給大客戶,上市首日暴漲當作PR,公司配合媒體做敘事,風投順勢找接盤。散戶根本沒機會參與。 其實我認為這表現出的是 IPO 正在從「融資」變成「表演」。 很多公司原本並不缺錢,POP的本質,是情緒與敘事的集中釋放,不是價值的真實體現。 於是整個系統形成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默契關係。 股票代幣化能解決問題嗎? 我覺得不是股票代幣化的問題,而是在於公司有沒有勇氣放棄舊的遊戲規則,敢不敢去打破華爾街的潛規則。 這是真正的門檻。對大部分創業者/獨角獸來說,股票代幣化也許在理念上「更公平」,但不是現實中的「更安全」。
Bill Gurley
Bill Gurley8月1日 02:06
有了$FIG,我們又看到了一個巨大的「POP」,突顯了現代IPO過程中的巨大低效。這非常簡單。他們拒絕匹配供需(今天發生了這種情況)。他們為這種不匹配感到自豪——「超額認購30倍。」結果是預期的,並且是完全故意的。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