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下最近焦慮的一些點,僅作個人記錄: 1. 業務(交易同樣算一種業務)的盈利模式完全沒有復用,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沒有很好地進入 loop。出手的機會成本是相當高的,應該自己組織左腦和右腦開一次投委會,至少做到落地有聲,即便錯了也能事後溯源。 2. 沒有一個完整的邏輯把業務裝進估值裡面,埋頭做做做,最終將自己做成了集成商和臭外包的。 3. 把自己精力給到在推的項目和公司,但是沒有去確認 ownership 這件事情,非常拧巴和痛苦。 4. 看空是一件能顯得自己“很正確”的事情,你收穫了智力上的快感,但別人收穫了融資以及主升浪。此事尤其體現在對於國產算力和 Nvidia 體系的批評當中。Ride the bubble。 5. 觀點先於產品太多,從 founder 活成了 kol。如果聲量沒有轉化成融資的衝量,基本就是浪費時間。 6. 最近和所有人聊天都趨於閒聊和輸送觀點,可能是需要開口要東西,要談話夥伴的認知,要同盟的承諾,要之後做事的資源。 7. 對於時間窗口和年齡的焦慮,使一些決策動作嚴重變形,結果是反而浪費比賽時間。 8. 敢於背債,敢於拿錢,做好防火牆的同時盡到受託人責任就好了。 9. 隊伍沒有帶起來,不知道哪些是該放權的,以及如何有效率地放權。像個常凱申一樣親歷親為,搞得自己有點神經過敏。 懺悔告一段落,又老一歲,時不我待。
1.5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