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預測市場的大部分興奮點集中在純粹的結果投注上,但我認為更有趣的用例是在改善結果的對沖下游。特別是對於那些無法接觸或不理解傳統產品的小企業或個人。 以一家面臨上漲的輸入成本的小型企業為例。如果每月的通貨膨脹高於預期,其利潤空間會受到壓縮。通過在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掛鉤的合約中持有頭寸,該合約的支付可以抵消運營中的壓力。或者一家公用事業公司在冬季氣溫比平常溫暖時,較少家庭開啟供暖,收入下降。與供暖度日相關的天氣指數合約可以平滑這種波動。據我所知,主題公園使用溫度保護或在極端高溫或寒冷天氣使顧客遠離時支付的合約,以穩定受訪客驅動的收入。 這些工具大多數今天已經存在,通過CME的天氣衍生品和Speedwell Climate等公司提供的參數化天氣保險。但當然,意識較低,因為它們是小眾的,且接入僅限於大型企業。此外,結算可能需要幾天或幾周,因為數據需要驗證且合約到期。還值得注意的是,CME要求期貨賬戶和經紀人,而Speedwell實際上是通過保險公司/經紀人使用的,因此並不完全適合小型企業。 預測市場在觸發事件被觀察到後提供即時結算,加上用戶友好的界面,降低了小型企業和個人參與的門檻。這種組合(更快的結算 + 更好的用戶體驗)以巨大的速度複合。 雖然聽起來有些牽強,但我認為會有平臺能夠理解小型企業的市場,獲取其財務或關鍵績效指標(KPI),然後推薦直接與其風險相匹配的對沖。這些產品的美妙之處在於,它們使風險管理對傳統上被排除的受眾變得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