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有些時間沒關注以太坊生態的EigenLayer,前陣子,它將其核心平臺名稱更改為“EigenCloud”,一般來說,名稱的變化背後是戰略變化。如何理解Eigen的戰略轉型?這是敘事的變化,之前Eigen是以太坊再質押協議(restaking)平臺的敘事,如今是web3可驗證雲(Verifiable Cloud)基礎設施的敘事。
最近Eigen的TVL也已經突破了230億美元,達到了歷史新高,這也說明之前再質押協議平臺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那麼,為什麼Eigen還要走向“可驗證計算雲”的敘事?其中有很多原因,包括統一敘事、聚焦傳達,也包括生態整合與協同的考量等等。如果非得說一個原因,最重要的就是一點:拓寬護城河,以便在未來加密領域發展過程中贏得足夠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在過去幾年熊市期間,不僅以太坊本身遇到一些挑戰,其生態項目也遇到挑戰。如果想在未來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考慮更深的護城河。Eigen的再質押協議平臺有了一些基礎,但如果僅有再質押生態,其護城河還不夠深不夠寬。由此,Eigen將其服務延伸至數據可用性(EigenDA)、計算層(EigenCompute)、驗證(EigenVerify),最近在隱私(ZK方面)和AI方面也有動作。
這些延伸,將其生態擴展到更大的“可驗證雲”的概念。基於“可驗證雲”的基礎設施,有機會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和企業。因為在再質押協議(restaking)的基礎上,還將EigenDA(數據可用性層)、EigenCompute(計算層)、驗證層(EigenVerify)等模塊整合在一起,實現模塊化的協同效應,從單一協議轉向全棧式web3基礎設施。在這樣的過程中,面對模塊化區塊鏈的競爭,面對其他再質押協議的競爭,也利於獲得更好的站位。
對於Eigen來說,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和企業利用其基礎設施構建應用,通過在安全、費用以及可驗證等方面滿足構建者的需求,才是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利用EigenCloud構建的應用越多,就越有機會形成Eigen的生態護城河。後續有機會會聊一聊EigenCloud可能的落地場景方面。
32.38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