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有些时间没关注以太坊生态的EigenLayer,前阵子,它将其核心平台名称更改为“EigenCloud”,一般来说,名称的变化背后是战略变化。如何理解Eigen的战略转型?这是叙事的变化,之前Eigen是以太坊再质押协议(restaking)平台的叙事,如今是web3可验证云(Verifiable Cloud)基础设施的叙事。
最近Eigen的TVL也已经突破了230亿美元,达到了历史新高,这也说明之前再质押协议平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么,为什么Eigen还要走向“可验证计算云”的叙事?其中有很多原因,包括统一叙事、聚焦传达,也包括生态整合与协同的考量等等。如果非得说一个原因,最重要的就是一点:拓宽护城河,以便在未来加密领域发展过程中赢得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在过去几年熊市期间,不仅以太坊本身遇到一些挑战,其生态项目也遇到挑战。如果想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更深的护城河。Eigen的再质押协议平台有了一些基础,但如果仅有再质押生态,其护城河还不够深不够宽。由此,Eigen将其服务延伸至数据可用性(EigenDA)、计算层(EigenCompute)、验证(EigenVerify),最近在隐私(ZK方面)和AI方面也有动作。
这些延伸,将其生态扩展到更大的“可验证云”的概念。基于“可验证云”的基础设施,有机会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企业。因为在再质押协议(restaking)的基础上,还将EigenDA(数据可用性层)、EigenCompute(计算层)、验证层(EigenVerify)等模块整合在一起,实现模块化的协同效应,从单一协议转向全栈式web3基础设施。在这样的过程中,面对模块化区块链的竞争,面对其他再质押协议的竞争,也利于获得更好的站位。
对于Eigen来说,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企业利用其基础设施构建应用,通过在安全、费用以及可验证等方面满足构建者的需求,才是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利用EigenCloud构建的应用越多,就越有机会形成Eigen的生态护城河。后续有机会会聊一聊EigenCloud可能的落地场景方面。
32.32K
热门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