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896622
這篇文章考察了病毒相對於生命標準的地位,結合了科學證據和哲學反思。儘管它們與生物系統之間存在顯著的相互作用,並且關於這一立場存在爭議,但根據我的定義,病毒並不符合生命的基本生物標準。它們完全依賴宿主細胞的機制進行複製,缺乏自主代謝和細胞結構。這一分析與更廣泛的科學共識和哲學考慮一致,即病毒不應被歸類為生物體,以及這一假設的影響。
“生物體如何避免衰退?顯而易見的答案是:通過進食、飲水、呼吸(在植物的情況下)同化。技術術語是代謝。希臘詞()意味著變化或交換。交換什麼?”——厄爾溫·薛定諤,《生命是什麼?》,在DNA被發現幾十年前就預測了DNA的人,以及一個客觀的非生物學家。
引言
生命的本質長期以來一直是哲學和科學探究的主題。病毒利用宿主細胞的機制進行複製,而沒有自主代謝或細胞結構,挑戰了生物生命的傳統定義,但並不滿足這些定義。歷史觀點波動不定,常常將病毒置於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灰色地帶。然而,基於當前的理解,普遍共識堅定地將病毒置於生物體的範疇之外(Moreira & Lopez-Garcia, 2009; Lederberg, 2002)。
病毒沒有內在的代謝。它們當然會進入細胞,而細胞會進行代謝,可以說病毒在那時是活的,就像一顆種子在肥沃的土壤中。然而,種子保持著一種低但存在的代謝狀態,而一塊麪包——或者一個病毒——則沒有。當然,物質的區別在於,病毒包含遺傳信息,可以在細胞內複製,使我們最初將它們想象成類似於細菌。但它們更像是一種mRNA疫苗脂質納米顆粒,而不是細菌,因為細菌具有自我調節的主動代謝,而病毒則沒有。
病毒是否活著的問題一直是科學和哲學討論的主題。諾曼·皮裡曾經指出,隨著我們發現不明確活著或死去的實體,定義生命變得必要(Villarreal, 2004)。病毒存在於化學與生命的邊界,依賴宿主細胞進行複製,挑戰了我們對“活著”意義的理解。
然而,這些行為並不賦予生命的自主性。正如薛定諤所強調的,永遠無法在生物體之外存活,並在離開時停止活動的東西,無法進行代謝。我可以將生命視為圍繞原子的電子,我們稱之為物質。但那樣我就不知道什麼是物理學,什麼是生物學。我可能會陷入無盡的問題中,拓寬視野以包括非地球生命或未知現象。我可以創造無限的可能性——宇宙、整體、意識——屈服於我無法回答的問題。放棄這一點並不是懦弱;而是專注於可以研究和用證據證實的事物是務實的。我可以成為一名哲學家,將生命和非生命視為熵,或研究量子現象。或者我可以做生物學家的工作。
生命的研究,雄心勃勃但有限,需要工作定義。生物學家們創建了標準、分類法和進化理論,經過幾個世紀的精煉。這些框架在細胞生命中表現良好,繪製基因和進化關係的生命之樹。將病毒添加到這棵樹中,它就崩潰了,因為病毒缺乏符合這些定義的自主特徵。它們在邏輯、語義或計算上都無法在該系統中合理定位。
這一討論將深刻的哲學探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能夠自主複製、代謝和維持穩態的實體與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實體(如病毒)之間的區別,支持了生命的二元性質。這一觀點得到了細胞結構對穩定自主生命必要性的支持(Sinha et al., 2017; Braga et al., 2018)。從哲學上講,病毒挑戰了我們對生命定義的理解。有些人將它們在細胞內的複製描述為“某種借來的生命”(Villarreal, 2004)。然而,由於它們完全依賴宿主的代謝機制,它們更像是生物代理,而不是獨立的生物體。
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約書亞·萊德伯格所強調的,病毒與宿主的遺傳和代謝深度交織,影響進化而自身並不活著(Lederberg, 1993; van Regenmortel, 2016)。儘管它們在進化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特別是在水平基因轉移中——由於缺乏代謝獨立性和細胞結構,病毒並不符合生命標準。它們對遺傳多樣性和進化路徑的影響是不可否認的,但它們仍然超出了生物體的範疇(Mindell, 2013; Puigbò et al., 2013)。生命之樹(ToL)的隱喻是進化生物學的核心。病毒因其與生物體的遺傳相互作用而使生命之樹變得複雜。然而,它們無法滿足基本生命標準,阻止了它們作為生物實體的納入,說明了需要承認它們角色而不將其歸類為活著的模型(Moreira & Lopez-Garcia, 2009; van Regenmortel, 2016)。
承認這一點後,我們回到生物學家的視角:病毒雖然對理解遺傳和進化動態至關重要,但缺乏獨立的代謝、細胞結構和非寄生的繁殖。未來的進化模型應將病毒視為影響生物因素,但不作為生物體,除非實證數據需要根本性的重新定義。總之,根據當前的生物標準和哲學考慮,病毒不符合生物體的資格。這一立場與科學共識和實用定義一致,保持了生命研究的一致性。這不是關於對與錯,而是關於在一個功能性概念框架內工作,使生物學家能夠以有意義的方式研究、分類和理解生命。

1.85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