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下:我怎么开始把写的东西变成资产的 一直以来,写 DeFi 策略内容这件事,说实话挺吃力不讨好的。你花了很多时间,认真梳理逻辑、做数据对比、写好执行思路,发在推上、Mirror 上,可能有人点赞、转发,甚至真的照着做了,但回头看,对你来说并没有太多直接回报。 内容被看到了,但也就到此为止。它没有真正流通起来,更谈不上变成一项资产。 而 INFINIT V2 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路径。它让策略不再只是写出来让人看,而是可以打包成链上可执行的组件,公开发布,并在被执行、被调用的过程中自动记录行为,按照实际表现回馈创作者。 你只需要写出一个值得尝试的策略,系统会帮助你完成后续步骤:生成执行结构、部署到链上、追踪调用表现。过去那条“内容 → 互动 → 模糊声誉”的路径,现在终于可以延伸为“内容 → 执行 → 链上收益”的闭环。 对我这种习惯记录交易逻辑、分析框架的人来说,这种改变其实很有感。因为它不只是优化了创作者体验,而是真的在重构策略内容的价值路径。 创作门槛变低了,也更友好了 更让我惊喜的是,INFINIT V2 不只是做了一套复杂系统,而是真正考虑了“怎么让更多人能参与”。 你不需要写代码、不需要自己搭页面,甚至不需要了解太多 DeFi 底层协议的细节。 只要你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思路,比如我想做一个滚动稳定币收益的组合策略,系统就能理解你的输入,生成对应的执行结构,通过 Agent Swarm 拆解出一整套链上逻辑。 整个过程像是在写一句 prompt,但这次生成的不是图片,而是一个可以直接执行的策略模块。 对创作者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不需要为了变现,去迁就内容平台的分发机制,不需要追求流量公式,而是可以把真正有用的策略变成资产,交给链上的生态去评估、调用、反馈。 而且这些策略的执行情况、调用量、历史表现,都会被记录下来,沉淀成你个人的 reputational layer。一个长期被调用、表现良好的策略,不需要任何人背书,它的数据就是最好的说明。 FINIT Yappers 的最后呼唤📢 顺带说一句,现在刚好是一个值得发声的时刻。 INFINIT 第 1 季还剩下最后 5 天,Yapper 排行榜还没有封榜。如果你最近有在关注这个生态、看策略、写内容,其实都可以参与这次活动。 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冲榜游戏,它更像是在鼓励大家写下自己的理解与观察。你不需要写技术文,也不需要预测市场,只要分享你怎么看待策略、协作、创作变现这件事——就已经很有意义了。 你的声音很重要。你的见解,也值得被记录。在这个阶段,大声说出来,也许会比你想的更有价值。 小结:不是突然爆发,而是路径终于成形了 这几周用下来,我越来越觉得,INFINIT 并不只是一个策略平台,它更像是在搭建一个“可协作的链上内容系统”。 它把原本零散的几件事连接了起来:内容创作、链上执行、数据追踪、收益回馈、声誉积累。这是一套真正有可能运作起来的生态逻辑。 对用户来说,你可以复用高手策略,或者亲手写一个。 对创作者来说,你终于能看到写出来的东西如何真正变成长期价值。 对整个系统来说,这是一次从“工具”走向“网络”的过程。 如果你也关注策略创作、内容变现,或者只是对 Web3 的协作模式感兴趣,这个版本的 INFINIT 值得花一点时间了解一下。 也欢迎你现在就写下自己的想法,说不定这一帖,就是属于你的第一条链上资产。
INFINIT
INFINIT2025年7月31日
最后呼吁 INFINIT Yappers 📢 距离第一季还有 7 天,INFINIT 排行榜仍然开放。 你的观点很重要。你的见解很有价值。在最关键的时候不要沉默。 是时候发声了。
52.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