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ent的“指纹”难道就是我们说的指纹浏览器? AI 开发小伙伴最头疼的事:辛辛苦苦训练的模型,一开源就可能被人改个名字拿去卖钱,原创几乎没办法维权。 Sentient @SentientAGI 的做法是——在模型里打“指纹”,就像给模型上了知识产权。不是在文件上贴水印,而是在模型的行为习惯里埋暗号。 训练时,它会混入成千上万条“低概率输入 → 特殊输出”的秘密对话。平时完全察觉不到,但只要输入一个特定的问题,就能触发专属回答。 就像你写的歌里藏了一句只有你知道的小和弦,别人唱得再像,一检测就能听出是不是抄的。 这套“版权指纹”有几个特点: 伪装性:触发看似偶然,但其实是统计学上的极小概率。 冗余性:嵌了很多暗号,就算被删一部分也清不掉。 鲁棒性:哪怕模型被蒸馏、再训练,指纹依旧会留下。 更厉害的是,Sentient 还把它和链上结合。模型上链登记,再配合 $SENT 激励机制,允许“模型稽核人”去检测盗用。谁发现侵权谁就能拿奖励,把保护变成一个链上可验证、人人能参与的经济系统。 当然,它也有挑战,比如暗号泄露、性能影响,以及链上惩罚机制还在路上。但意义很清晰:开源模型第一次有了“确权 + 分红”的可能。 Sentient 在给 AI 模型加上版权证书,让它既能开源共享,又能保证原创者拿到应得的价值。 刚去体验了Sentient 的Chat,跟The GRID网络相关,下篇重点写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