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重要的星期四來談論 DeFi。 DeFi 星期四與 ShapeShift 第三集: 速度與自我保管的結合:ShapeShift 的 QuickBuy ShapeShift 剛推出了一個小功能,卻有著重大的影響:QuickBuy 是一個在移動應用中對熱門代幣進行長按的簡單流程,讓你可以立即跨鏈購買代幣,如 Solana、BNB、Base 等。 表面上這是一個可用性提升的舉措。實際上,它是一個聲明:自我保管不再意味著笨重、緩慢或不友好。你可以快速行動,保留你的私鑰,並且仍然能夠即時操作。 QuickBuy 的功能 打開 ShapeShift 移動應用 → 探索 → 熱門代幣 → 長按任何頂級代幣 → 選擇數量 → 確認。這就是 T Wells 所描述的核心流程。它減少了經常驅使用戶回到重保管交易所的摩擦:在你的錢包應用內發現、決定、購買。 它的突出之處 1. 可見性 + 速度。人們發現一個代幣並希望在它仍然相關的時候行動。QuickBuy 縮短了這個窗口,而不需要將他們引導到保管服務。速度很重要;保管不應該是你為此支付的稅。 2. 橋接用戶體驗的差距。大眾自我保管採用的最大障礙不是安全性,而是產品摩擦。像 QuickBuy 這樣的功能是 DeFi 如何對真正的用戶變得可用,而不僅僅是 Web3 原住民。 3. 多鏈實用性。該應用在多個 L2 和 L1 上執行。這意味著 QuickBuy 不僅僅是一個便利,它是一個跨生態系統的接入點。一鍵點擊,不同鏈,相同的保管模型。 實際運作方式(預期的情況) - QuickBuy 從你的帳戶發起一個鏈上交易;你保留私鑰的保管權,並在錢包中批准交易。 - 路由將選擇最佳可用的場地(鏈上 DEX、聚合器路徑)。在更快的鏈上,預期會有即時確認;在較慢的 L1 上,最終性將遵循網絡。 - 行動中心的通知應該會顯示 QuickBuy 狀態(填充、確認、交易失敗),這樣你就不必時刻關注區塊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