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好數位藝術的十個理由🔥👇 1. 顛覆來自邊緣 •正如顛覆性技術在被忽視的角落中出現,許多有影響力的數位藝術運動(加密藝術、生成藝術、序數藝術)最初也在主流畫廊和機構之外開始。藝術家和收藏家不應因為早期社區看起來小或小眾而輕視它們。 2. 績效指標可能會誤導 •現有藝術市場(拍賣行、藍籌畫廊)通過既定聲譽、實物來源和稀缺性來衡量價值。但數位藝術往往創造新的價值指標(鏈上來源、社區參與、算法獨特性)。收藏家必須學會使用新的標準來評估藝術。 3. 今天看似劣勢的東西可能引領明天 •早期的數位藝術和NFT因粗糙的美學或投機的炒作而受到嘲笑。就像克里斯滕森的例子中的早期硬碟一樣,質量與傳統藝術相比看起來很低。然而,這種「劣勢」可能是全新類別的種子。 4. 市場塑造媒介 •技術在找到新市場時成功,而不是通過正面競爭。數位藝術在線上原生環境中蓬勃發展:全球收藏家、24/7流動性、可編程版稅。那些擁抱這些市場的藝術家——而不是與傳統市場對抗——獲得了槓桿。 5. 小心現有陷阱 •現有畫廊和博物館可能會緩慢支持數位藝術,因為這威脅到現有模型。收藏家應將此視為機會,而不是紅旗,以支持新藝術家和平台,趁現有者尚未適應。 6. 關注用戶需求,而非機構聲望 •顛覆性創新通過服務被忽視或服務不足的用戶而成功。數位藝術服務於希望獲得可及性、透明度和參與感的收藏家。傾聽這些受眾的藝術家可能會比追逐傳統聲望的藝術家發展得更快。 7. 實驗是戰略優勢 •顛覆性環境獎勵迭代實驗。對於數位藝術家來說,這意味著玩弄AI、區塊鏈、互動格式。對於收藏家來說,這意味著進行小規模收購以了解生態系統,而不是等到「安全」時再行動。 8. 新的分發創造新的權力 •正如新渠道(例如,個人電腦)推翻了大型機,像OpenSea、Foundation或鏈上市場這樣的平台將控制權從畫廊轉移。收藏家應關注注意力和流動性正在轉移的地方,而不僅僅是它曾經存在的地方。 9. 時機至關重要 •歷史表明,現有者因行動太晚而錯過顛覆。等待共識的收藏家可能會錯過世代機會。相反,過早的藝術家必須在「懷疑的谷底」中生存。耐心和信念很重要。 10. 遺產與顛覆可以共存 •最終,數位藝術並不消除傳統藝術——它擴展了藝術的可能性。正如磁碟驅動器和小型計算機重塑了計算而沒有抹去它,收藏家應將數位藝術視為文化價值的互補層,而不是對他們的莫奈或巴斯奎特的威脅。 🔥 H/T 創新者的困境
6.6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