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 刚看到钱变多了,一看原来是 $HSK 涨了!看了下新闻,HashKey Exchange 托管资产规模破 200 亿。
最近一个月,加密市场整体回暖明显,比特币价格从10万美元左右攀升到11.1万美元以上,涨幅接近10-15%。对于HashKey这样的平台来说,币价上涨直接转化为用户资产增值和交易活跃度提升。
他们的总交易量已超1.2万亿港元,Omnibus服务(机构级托管和交易)同比暴增80倍。市场15%的涨幅不只抬高了币价,还放大了合规平台的吸引力——机构资金更愿意流入安全、监管下的场所,而不是野蛮生长的DeFi。
简单说,币价涨15%,HashKey的托管规模就乘势而上,这波红利咱们散户也能沾光,通过合规交易所参与。
一、合规平台的差距逐渐拉开
#HashKey 的规模是OSL的近3.5倍! OSL作为另一家香港持牌平台,托管资产规模停留在56.94亿港元,而HashKey已经直奔200亿。这差距不是小打小闹。
因为HashKey在机构业务上发力猛,已与超100家证券、银行和资管机构合作。
HashKey的增长曲线更陡峭:在CoinGecko全球交易所排名中,HashKey位列第15,是香港持牌平台中的No.1。这告诉我们,合规不是负担,而是竞争力。
HashKey的200亿证明了:谁更注重安全和机构服务,谁就赢下市场份额。
二、200亿资产沉淀,如果是传统银行要花多久?
传统银行要积累200亿港元资产(约合25.6亿美元),通常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新银行从零起步,涉及牌照申请、资金募集和客户积累,往往耗时3-10年不等。以香港的数字银行为例,它们从2020年左右陆续推出,到2025年还在努力缩窄亏损、扩大规模,总交易额才刚到261亿港元(包括数字资产产品)。
HashKey从2023年8月上线,到2025年9月就破200亿,只用了2年!这效率差距巨大——传统银行受制于严格监管和经济周期,而加密平台乘着区块链浪潮,更有后发优势。
三、HashKey如今已媲美香港中小型银行
HashKey的200亿港元托管资产,已经能和香港的一些中小型银行掰掰手腕。香港银行体系分三层:持牌银行、有限牌照银行和存款公司。
总资产上看,所有持牌银行合计24万亿港元,但中小型银行的资产规模通常在数百亿到数千亿港元不等。
HashKey虽是虚拟资产平台,但其托管规模已超过不少中小银行的存款或贷款总额,尤其在增长速度上碾压。这不是巧合——加密资产的流动性强、全球性高,让HashKey在短时间内就站上与传统中小银行平起平坐的位置。
四、合规是通往主流的必经之道,监管从来就不是敌人
合规首先带来信任:平台持有多项SFC牌照,严格KYC/AML,无重大安全事故,CoinGecko安全评分9/10。监管从来就不是敌人,而是框架,帮助加密从野蛮生长转向可持续。HashKey董事总经理陈德康说得对:“合规是底线,创新是动力“。...

热门
排行
收藏